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即新闻内容所具有的激发读者、感染读者的力量。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接受,最关键的就是这篇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是否是读者所关注的内容。
1.抓最新鲜的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
求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之所以选择新闻,就是希望通过新闻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新事情、新变化和新进展。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有一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内容,本身就蕴藏着很强的可读性。
2.突出时代精神,增强可读性
时代精神可以使人们看到社会的进步、勃发的生机、新鲜的气息,是人的思想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读者总希望阅读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特征的新闻作品,因此在新闻内容上反映时代精神不仅是舆论宣传的需要,也是提高新闻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3.以情感人,增强可读性
新闻作品的情感因子,对于新闻的可读性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人情和人性的角度来选择和把握报道内容,突出人情、人性之美,给人以亲和力和亲切感。人都是有感情的。新闻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沟通,首先就是情感的沟通,能把读者的感情调动起来,使读者读文而生情,从而在思想和心灵上产生共鸣,引起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4.坚持“三贴近”,增强可读性
“三贴近”既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一项方针,也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新闻可读性的规律性总结。读者关心的是,一份新闻稿件是不是与实际、与生活、自己贴近,和自己有无关系,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想不想知道。读者愿意阅读那些“三贴近”的新闻。做到了“三贴近”,新闻也就具有了可读性。
5.深化报道内容,增强可读性
新闻写作,究其实质,就是写生活,反映生活,但这并不是或主要不是去写生活表面的东西,不是对生活做肤浅的反映,而是要着力去写、去反映生活深层次的内容。现今的读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不满足于新闻对社会和生活浅尝辄止的报道反映,而要求能对社会和生活做深层次的报道反映。只有内容深了,他们读起来才觉得解渴、有味。
6.增加服务性,增强可读性
新闻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双向交流。在这种交流中,读者的接受条件首要的就是得益。况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读新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许多人读报已不仅是为了了解时事政治,不仅是为了消遣,还要找到与他们工作、生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增强新闻的服务性,也就成为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必然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