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品牌公关公司

小红书公关公司

不接业务
新闻发稿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发稿
为什么我说这些电视新闻写作的很不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去解决呢?
发布时间:2022-07-08 09:01浏览次数:

  为什么我说这些电视新闻写作的很不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去解决呢?

  前些日子,我讲了两次电视新闻评奖业务免费公开课。课后,一些学员发来新闻作品让我指导,共接到各类作品50多篇。应该说,这里边有一些作品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接近80%的作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市县电视台记者编辑的采编水平真的应该好好提升一下了!那么,究竟是哪些问题吓到了我呢?下面我就一一道来火眼金晴。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的市县台记者编辑并没有练就这样一双火眼金睛。他们新闻敏感性不强,眼光没有穿透力,看问题只看表面,往往把一些新鲜事当成能获奖的重大选题。比如:把国家给从事教育工作30年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的新鲜事当成了重大选题,把道德课堂传递文明新风的新鲜事当成了重大选题,把环卫部门免费收集厕所垃圾的新鲜事当成了重大选题,把乡村大舞台的新鲜事当成了重大选题,把出现雾凇景观的新鲜事当成了重大选题,等等。第三个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出现这种情况,是记者逻辑思维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造成的。我经常给我们的记者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女人想用花打扮自己,她到花店一看,哇,这么多花呀,真美! 那么选那一朵呢?她觉得都挺好看,哪一朵头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她戴着满头的花儿回家了。你说,她的形象还会很美吗?当然不会的。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根据她自己的皮肤、脸型、爱好选几朵花就足够了。选材也一样,选材的时候一定要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材,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舍不得扔,结果反而会冲淡了主题。比如:有一篇稿件,讲的是广东著名航运实业家罗华的故事。这篇稿件选择了珍贵遗物羊毛大衣、放炮仗吓走土匪、提拔为账房先生、成立广东航业公司、成立省内河航运联防组织、热心公益事业救济灾民、在家乡兴办学校、改革生男丁一餐16碗陋习、为孙中山做过后勤工作、为逃离香港工人提供免费茶水、公司船员开枪打日本飞机、1938年广州失陷前夕抢运群众和转移船只等12件事。啰里啰嗦,让人看了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其实,这篇稿件围绕主题选择成立广东航业公司、成立省内河航运联防组织、热心公益事业救济灾民、为孙中山做过后勤工作、1938年广州失陷前夕抢运群众和转移船只5件事就足够了。第四个就是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是干什么的?电视记者呀!那你看看你的新闻稿是电视记者写的吗?通篇都是导语+解说词+人物采访+解说词+人物采访+解说词+人物采访怎么觉得像报社记者、电台记者写的呢?为什么给人留下这种印象?是因为你的新闻稿没有充分发挥出电视的传播优势来。电视有什么优势?就是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纪实性强、有现场感啊。电视优势主要包括同期采访、记者现场、纪实段落、带同期声的丰富画面以及漫画、字幕、图表、动漫等多种表现手段。比如:有一篇新闻报道,讲的是贫困户集体搬迁到移民新区的故事。这个选题既符合脱贫攻坚这个重大主题,又有非常有人情味。想想,祖祖辈辈住在大山沟里的农民搬到了移民新区,他们该是多么幸福啊!这个选题拍好了很可能会获得省里的大奖。我问采访记者,你们拍到了搬迁的现场了吗?记者在移民新区的搬迁现场做现场报道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听后不知道说什么好,在替这位记者感到惋惜的同时,心里也涌出了一丝忧虑。一直被唱衰的纸媒已经成了视频业务的资深玩家了,电视台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第五个就是扒材料,讲官话。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是顺序传播,声音画面转瞬即逝。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写的新闻稿要平实易懂,多用老百姓的鲜活语言,多用口头语,少用书面语,要学会说人话,不要说官话、空话、套话。但是你看看这些新闻稿,就会发现官味很浓,空话套话连篇。新闻稿接点儿地气行吧?难道非得把观众都推向新媒体才罢休?看看下面这个导语,都是官话、空话、套话。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这段解说词,疑似从政府部门的材料上扒来的。自2013年带领村里16户村民建成了130亩高标准梨园以来,某某某始终按照我县统一要求进行高标准管理,坚持此外,还存在着记者编辑书面表达能力较弱、不会讲故事、找不到恰当采访对象、采访不到位等一些问题。其实,这些都是新闻采访编辑业务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即使转型为融媒体中心,成为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你能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吗?没有优质的内容,又怎么黏住用户,又如何与新媒体竞争呢?!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市县电视台采编人员的新闻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刘景义 原载于记者编辑那些事)

不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