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稿 登录  软文发稿  免费注册
  1. 资讯中心
  2. 文章正文
一手传媒教你用媒体打造个人品牌
2021-11-17 15:20:58

刚才讨论的第一个情况是批评或建议,第二个情况是“问问题的读者”,他们可能是看完你写的文章后产生疑惑,觉得好像有些还不太清楚的地方,或者他看完文章后想要追问一些问题,那这时候怎么办呢?你要不要回应他呢?

pic_628.jpeg

其实,这看似是个很单纯的问题,但值得我们来细细思量,考虑清楚要如何去响应这些提问。


因为你是一位专业领域的工作者,不是负责搞社群的小编,你的主要工作占据你大部分时间,应该不会有很多的空当来响应网友的问题。尤其当你的写作越来越成功,读者增加了很多,网友的问题也随之增加的时候,更会问自己到底是不是要准备这么多时间,一个一个去响应读者问题呢?说不定你还可能会觉得,你的专业也是有价值的,难道就让网友一直来问问题,然后就一直免费地回答吗?


我们写专业知识文章,那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是我们自愿去写,但是如果别人一直来问我们问题,我们就被迫一直回,而如果不回,又担心让这些问问题的人失望,跟社群关系处得不好,那不就是很浪费时间与精力的一件事情吗?这说不定也是很多专业工作者对经营个人品牌却步的原因。


这时候,如果是你,可以怎么处理问题回应呢?有些人会选择一一响应所有问题,有些人选择就是不回答问题。


“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你不只是在回答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也都是非常好用的造势素材。”


怎么说呢?通常这些读者传来的问题,有可能也是许许多多其他读者的问题,只是其他读者还没这么爱你、信任你,所以还没开口问出他们心中的问题而已。这时候不如把这个问题公开,把回答变成一篇新的文章,或是补充到原本的文章中,让大家都能看到,解答大家没问出口的疑惑。其他没问出这个问题的读者还会觉得,你真是了解他们。



所以,我们可以把收到的问题这样处理:假设他是私讯问你,假设他是写E-mail问你,你可以把这些问题在去除个人隐私数据后整理好,放在你的文章里面,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文章有更新,因为有很多人来问你问题,所以你把这问题的更新都放在文章当中,也鼓励大家去回头重新看之前的文章。


“这是个非常好的造势策略,让那些没敢开口问出同样问题的读者也一起嗨起来,又同时让你的文章的生命力是永续的。”


新媒体和旧媒体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其实当然不是有没有上网,也不是影音或是多媒体,这些技术都跟新旧无关,最重要也最不同的是“互动性”,以及在互动下内容生命的延续性、传播力。


所谓的旧媒体,就是把东西印出来或是发表出去之后,这则信息的生命就到达极限了,一切结束了,创作内容的人要去寻找新的题材、创作别的内容了。但是新媒体的特别之处,就是在于内容发表出去之后,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使劲让内容的生命可以持续、延长。


“如果你的一篇文章可以持续保有生命力,这样你不就是能花更少的时间,不必忙着写新文章,却维持了知识品牌的活络热度吗?”


所以当读者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在协助我们延续既有内容的生命!但他如果是拿自己的私密情况来问你,例如,律师可以能会收到一些家庭纠纷问题,医生可能会收到关于个人疾病的问题,心理医生可能会收到身心状况的问题,这时你虽然仅能给他一些信息,或建议他找专家处理。但你也可以适度把这些问题公开出来,当然发表前要除去隐私的资料。把这些问题做妥善的分类与回答,或是像建立FAQ,告诉大家你遇到这些问题会如何来响应。


甚至你也可以在还没有时间回答问题的时候,先整理好,然后直接问你的社群。例如,你可以将常见问题发到粉丝页上面说:“最近常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大家觉得如何呢?大家的意见是什么?”事实上,你的社群很有可能就有人跳出来直接帮你回答。



这时候,你可以再把你觉得社群回答得不错的答案,在征求对方的同意之后,把它放到你的网站上面去,再给他奖励,告诉他,你感谢他帮你回答了另外这位读者的问题。这样一来,你有新内容,又能回答问题,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如果你觉得,读者提的问题有点大,可以延伸出去变成一篇新的文章,那不是更好吗?你就不用花时间再去想新的文章,也不用因为有新的问题,要赶快响应而有压力,不要觉得问题不回会不会怎样,而是要建立一个处理的模式,并让读者知道你的做法。要记住,这些提问题的人都是我们的友军,都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这些问题。


这就是让你的社群保持活力,同时又可以让你的内容源源不断产生的方式,所以“问题”是值得好好利用的。


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把你的读者拉上舞台,打破读者跟你的隔阂,会让你的读者跟你一起摇摆!



用“共同策展”造势



接下来,第三种可以用来造势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共同策展。



共同策展是什么意思?其实在网络上,大家都是很平等的,我们可以邀请网友们一起来做一些事情,不要觉得只有你可以写内容而已。举例来说,在泛科学的网站上,我们就邀请我们的网友来告诉我们,他们觉得台湾还有哪些值得造访的科学网站,我们便把这些网站整理起来,放到我们网站上的科学资源列表,一方面提供大家更多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跟其他科学网站建立良好关系。


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泛科学要做这件事情呢?这样不是把流量送给竞争对手吗?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够更快速、更简单地找到好的科学内容,泛科学没办法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当然要利用我们的传播能力,介绍我们的读者去发现更多好的科学内容。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网页叫作“科事历”,上面告诉大家,台湾哪些地方将举办有趣的科学活动,就像是全台湾科学相关活动的行事历,因为很多人觉得台湾各地好像很多科学活动,可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点举办?信息太散乱让人容易错过,所以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网页,即将举办科学活动的单位,不管是学校、博物馆或是个人,都可以把信息登录上来,这也是一种共同策展。


“这样一来,我们一方面邀请读者来共同策展,最后甚至可以跟更多相关网站与知识品牌一起共同策展。”


我们还开发了一个汇集讨论的功能,在突发事件或是社会争议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编辑和网友可以一起把网络上各家媒体评论或重要的个人意见收集在一起,然后让大家自行评比哪一个意见比较有见地,是否够科学。我们时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跟我们的读者一起整理一个议题。


例如,之前发生的台大论文造假事件中,我们就建立了这样一个页面,把各个相关人士所发表的言论整理在网页上,让大家可以看懂来龙去脉。有点像懒人包,但这些内容其实是由网友自行提供的!网友可以通过页面上的输入框,告诉我们,为什么他觉得这样一篇文章、这样一则讨论值得我们关注,值得纳进这一事件的所属页面上面。


最后在读者的协助之下,我们完成了这样的事件整理,这就是所谓的共同策展。



你可以看到,共同策展就是更直接地把读者拉上舞台,邀请他们一起来表演,创造一起完成某件事的氛围。




用“邀请创作”造势



最后,第四种可以利用来造势的情况,就是邀请创作。


共同策展跟邀请创作,其实是比较接近的。他们都是属于主动出击,主动邀请我们的社群与读者,来跟我们一起做事情、一起创造内容的方式。



不过,邀请创作跟共同策展还是有些差别的,邀请创作是我们希望读者真正跟我一起来写东西,因为我们的知识内容主要就是通过书写。这时候我们要设计一些特殊格式,让社群可以跨过较低的门槛来跟我们一起写作。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提出问题”,同样地,你不一定要等读者来问你,你也可以自己主动抛出问题,例如,你可以主动询问读者: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那你会怎么办?”“我觉得我想要这样做,大家觉得意见如何?”


我们可以主动抛出问题,不管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大家都可以试试看。邀请创作,不一定就是要请读者跟你一起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要去刺激读者产生更多的反馈,短的反馈也可以。像是非、选择、填空等这样的题型比较简单,大家响应起来也比较没负担,但创造出来的回应数量也会比较多。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例如,你可以问一下大家,你的粉丝页的封面图应该选哪张,你有两个选择,这一张或是那一张,大家觉得哪一张比较好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创造你跟社群的互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正常来说,你会收集到很多UGC的内容,也就是使用者反馈给你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有再利用的机会。


当然,不是每一位读者都会提供反馈。事实上,就算我们用上先前介绍过的各种方法,反馈的使用者还是少数,但可能是从1/1000提升到50/1000,这就是很大的进展了。更重要的是,原本的旁观者也会感受到讨论的热度,而渐渐转变态度,这就是我们要的。


以上,就是四种再利用社群与读者反馈的方式,并用这些反馈来造势,提供给大家参考。



加入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 立刻使用新闻稿发布平台! 注册账号
此操作需要登录,请先登录~
免费注册会员,尽享国内领先平台!
×

亲爱的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会员 ,您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特邀您参加限时特惠活动。


发送“优惠券”给您的 媒体顾问 进行洽淡,期待您的参与!


祝您工作愉快,顺祝商祺 :)


发稿咨询合作咨询危机公关投诉反馈客服QQ
  • 商务合作
  • 发稿咨询 QQ:97081959
  • 合作咨询 QQ:965437
  • 企业发稿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媒介合作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业务
  • 软文发稿 活动策划
  • 舆情监控 品牌传播
  • 网络公关
  • 危机公关
  • 联系我们
  • 邮箱:965437@qq.com
  • 公司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德源大厦
  • 联系电话:1893100112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00 (节假日除外)
  • 扫一扫,微信客服

站内链接: 新闻发稿 | 人民网发稿 | 光明网发稿 | 新浪发稿 | 网易发稿 | 搜狐发稿 | 腾讯发稿 | 中国网发稿 | 央视发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