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就是
概念所包含的对象。比如“贫困生”这一概,其内涵就是“贫困的学生”,外延
就是所有的贫困的学生。对于概念的内涵,我们常常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来加以
明确。比如“新闻评论学是有关新闻评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这句话就把新
闻评论学的内涵揭示了出来,而“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研
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这句话则把新闻评论学的内涵给过多限
定了,因为新闻评论不仅只有写作规律。概念的外延则常常通过划分来明确。
比如“新闻评论”所包含的对象都有哪些呢?根据新闻评论所借助的媒介,我们
可以划分为报纸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等,也就是说,新闻
评论的对象包括了报纸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划分标
准不同,划分的内容就不同,所以,要在同一标准中划分,不能把不同的标准混在
一起。比如“学生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贫困生”这样的句子就是犯了标
准混乱的错误,前面三个以学生的升学程序为划分标准,后面一个则以学生的经
济条件为划分标准。
(二)判断
判断就是运用概念来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当我们明确了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之后,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概念来形成判断。比如“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
样的句子中就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概念,这一组概念的组合,表明
了作者的观点:农民负担太重了,现在尚没有切实得到减轻。如果概念不清,就
有可能形成错误判断。比如“切实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一句就不对,因为“不
合理”的负担表达的是不应该有的负担之意,既是不应该有,那就不是“减轻”,
而是要“去掉”了。当然,判断不仅有形式上的错误,还存在判断与实际情况是
否相符的问题。比如“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这样的判断就是错误的,
因为它与现实不相符,现实中确实存在贫困生,“贫困生”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
伪概念。
判断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它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判断的
判断。复合判断则包含两个以上判断。比如,“张三喜欢打球”“张三喜欢游
泳”都是简单判断,而“张三不仅喜欢打球,而且喜欢游泳”就是一个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根据其判断的是一个事物的性质还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
系,可以分为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前者如“李白是唐朝人”,后者如“小李比小
王高”。
一个直言判断中,被断定的事物称主项,表示事物性质的称谓项。“贫困生
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中,“贫困生”是主项,“社会臆造的伪概念”是谓项,把这
两个概念连起来的部分叫联项。联项包括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这里是个肯定
性的联项“是”。而表示事物的数量范围的部分称量项。这里的“贫困生”是个
集体概念,意思是“所有的贫困生”,所以,其量项为全称量项。此外,还有特称
量项,即其中的一部分;单称量项,即此概念所含的是一个整体,无法区分出其一
部分来。联项和量项排列组合,形成六种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
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五种:全同关系,比如“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
和“打比方”两个概念完全一样;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比如“学生”就包含“中
学生”,而“中学生”则包含于“学生”中;交叉关系,如“体育评论”和“新闻评论”
两者就相交叉,两个概念包含相同的一些内容,也各有不同的内容;相异关系,比
如“中国”和“日本”两个概念就完全不同。
因而,六种判断中,有四种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差等关
系。全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与特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
断与单称否定判断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比如当我们说“所有的中学生都是
学生”时,就不能同时说“有的中学生不是学生”,说“所有的男的都不是女的”
时,就不能说“有的男的是女的”,两个判断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不可能都
真,也不可能都假。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比如
当我们说“所有的中学生都是学生”时,我们就不能说“所有的中学生都不是学
生”,此时两个判断一个为真,一个为假,但“天下乌鸦一般黑”与“天下乌鸦一般
白”两个判断都不对。也就是说,反对关系中,一个为真,另一个必为假,但一个
为假时,另一个不一定为真。特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之间的关系是下反
对关系,比如“某些学生是团员”,“某些学生不是团员”,这两个判断都是对的,
但“某些学生是老师”,“某些学生不是老师”,就有对有错。也就是说,这种关系
中,不可能两个判断都是假的,但可能两个判断都是真的。全称肯定与特称肯
定、全称否定与特称否定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差等关系,比如“所有的中学生都
是学生”与“那些中学生是学生”,“所有的中学生都不是学生”与“那些中学生不
是学生”,前者都对,后者都不对,但“有些中学生是团员”与“所有的中学生都是
团员”,前者是真的,后者却可能是假的。也就是说,此时,当全称判断为真时,
特称判断就是真的,全称判断为假时,特称判断不一定假;反过来,特称判断为真
时,全称判断不一定真,特称判断为假时,全称判断必定为假。
一个关系判断中,有主项、谓项和量项,但没有“是”或“不是”这样的联项。
关系判断的主项可以对调的,为对称性关系,如“张三和李四是朋友”可以
换成“李四和张三是朋友”;对调后正好相反的,为反对称关系,如“小李比小王
高”,反过来就得说“小王比小李矮”;若对调后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相反的,就
是非对称关系,如“小李喜欢小王”,我们无法判定“小王喜欢小李”或“小王不喜
欢小李”。当涉及三方关系时,还存在传递性关系、反传递性关系和非传递性关
系。传递性关系如“小李比小王高”,如果我们知道小王比小张高,就可以说“小
李比小张高”;反传递关系如“老李是大李的父亲”,如果我们知道“大李是小李
的父亲”,并不能说“老李是小李的父亲”;非传递关系如“小王喜欢小李”,“小李
喜欢小张”,由此我们并不能确定“小王喜欢小张”。
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联言判断是表明两个以上
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如“他不但爱打球,而且爱游泳”就是联言判断。生活中
的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都是联言判断。选言判断是在两个以上事物
中做出选择的判断,如“或者在家里吃,或者上饭店吃”。选言判断又包括相容
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要么是这种情况,要么是那
种情况,两者只有一种情况存在。假言判断是假设存在什么条件就会有什么结
果的判断,如“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飞速发展”。假言判断包括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指有了这个条件就
一定会怎么样,即“如果······就·····”;必要条件指没有这个条件就一定不会怎
么样,即“只有······才····”;充要条件指有了这个条件就一定会怎么样,没有这
个条件就一定不会怎么样,即“当且仅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