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券法的管辖之内,且金融杠杆超出了原始投资的20倍,风险极高,显然与“对冲”的含义名不副实。说对冲基金利用不受监管之特权,凸显了其攻击性,更为准确。所以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证券都拥有大量的大型对冲基金,以过度的杠杆做对冲,公司超过60%的收入都是来自对冲基金。
奥巴马在原本的草案中明确提议“限制华尔街银行巨头以自己的银行资金进行高风险交易……禁止银行拥有高风险的对冲基金”。而现在通过的新法案却“允许3%的银行资本投入高风险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银行风险依旧,对消费者也就是投资人的保护又从何谈起?
正是这种想法促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主席阿戴尔·特纳对现代金融发展的社会价值提出了质疑。此外,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也是个明白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近期唯一有益的金融创新是自动取款机(ATM),完全是说到了点子上。
新法案无法封杀金融新产品的出现,没法阻止最优秀的头脑在贪婪的驱使下玩出更复杂的新花样。这些花样肯定会活跃在新法案的限制之外。可以预见,下一轮的金融创新产品,会像20年前金融衍生品新出笼时那样,以更有创意的面貌出现。到时候,热切而茫然的投资大众恐怕又会像买当年的次级债一样去买号称“风险最低、回收最高”的新产品了。
很显然,奥巴马这一堪称美国“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金融改革法案根本无法阻止下一场金融危机。
你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2011年5月22日,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一幅历年所见尺寸最大的书画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
近两年来,各类拍卖会上的一些艺术品频频以出人意料的天价成交。很多人争论,这到底是在做收藏投资还是在利用泡沫投机,投机和投资的区别究竟在哪儿?
投机和投资的区别在于收益从何而来
这几年,人们渐渐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纷纷加入“投资”的行列。然而,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多如牛毛,除了最普通的股票之外,还有各种基金和各类金融衍生品。每个金融产品都被包装成最好的投资工具;而房子更被宣传为最佳投资品,号称房价“只会升,不会降”。这一现象在前些年的美国和这些年的中国很常见。最近,黄金又被捧为最佳保值品。人们误以为只要购买了这些商品,就是在“投资”了,却不知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是在“投机”。
十几年前我初进华尔街时,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两个词
新闻营销的精妙之处就在它将内容和文章有料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想要写好新闻,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而一篇好的新闻应该能直击用户痛点, 并使用户产生共鸣。
一、明确读者群体
每一篇好的新闻,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分析而得出的结晶,在写一篇新闻之前,你要知道哪些人会看新闻,从性别、年龄、专业、职位等方面进行定位分析,明确你的用户群体,根据她们的特性来写新闻。
二、明确读者需求
明确了你的读者群体后,其次就要在自己的内容方面下功夫了。最开始会尽量想到一些女性群体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推送,然后分析不同文章的阅读次数以及哪些读者对某一类型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根据她们的兴趣点来进行推送,紧接着就进一步分析她们的兴趣点,最后再直接对核心读者进行回访,调查她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进行规划,再精准推送
三、明确新闻核心点以及标题
留住核心用户,其实就是依靠你的核心内容留住用户群体,你的内容好能够满足她们的需求,当然就能长久地调动她们阅读的积极性。
四、新闻前面的导语不可或缺
除了标题,很多时候,适当地插上一段导语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写一篇新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前面加上一小段导语,而导语的作用就是简短的告诉读者本文的核心,一般直入主题的新闻会缺少一些过渡,导语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并提升阅读的兴趣。
五、按段落方式布局新闻排版
一般新闻常用的写作方式以总-分-总的形式来写,首尾写的是本文的概括内容,而正文部分介绍新闻的核心点,关于需要做什么内容,就靠自己的分析而得结论了,每个行业的新闻都不同,用户需求也不同,这个得按照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后期会做详细研究分享。一篇高效的新闻,重点是抓住用户需求点,再结合自身文采发挥新闻的效果。